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南通大学艺术学院美术馆迎来一场特别的展览“金石难灭”——山东汉代画像石拓片展

[复制链接]
查看: 158|回复: 0

67

主题

79

帖子

368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

积分
368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8-1-8 10:17:17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新年伊始,冬雪初霁, 2018年新春到来之际,南通大学艺术学院美术馆迎来一场特别的展览“金石难灭”——山东汉代画像石拓片展。这场展览带观众回望古典,从汉代的金石拓片窥见传统文化的气息与精髓。金石独特的文化韵味,是年终岁末的理想礼物。出席此次大展的领导嘉宾有:山东石刻艺术博物馆副馆长杨爱国,中共南通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樊小东,南通市政协副秘书长陈亮、南通市文广新局副局长王霞、中共南通大学党委宣传部部长王芳、南通市美术家协会副主席吴耀华、钱志扬以及南通大学相关部门、部分学院领导等。今天开展同样吸引了不少对石刻艺术和中华文化感兴趣的文化人士或是民众到场参与,也有不少年轻人前来观赏。 
山东石刻艺术博物馆副馆长杨爱国
中共南通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樊小东
南通市政协副秘书长陈亮
南通大学艺术学院党总支书记汪松明
南通大学艺术学院副院长张卫
南通市美术家协会副主席吴耀华、钱志扬等

汉代是中华文明的强盛时期,闻名于世的丝绸之路就是这一时期开通的,当时的社会在政治、经济、思想、文化、艺术等诸多方面都取得了空前的成就,画像石是那个年代文化艺术发展的经典符号,它从衣食住行等不同角度为大家展现了中国汉代的生活场景。汉代的农耕、手工的生产活动,庖厨宴饮的生活场景,乐舞百戏的娱乐场面等等在画像石上都有广泛的表现。
山东是全国汉代画像石遗存最多的地区,目前全省已知的汉代画像石已有4000余块。山东地区著名的画像石建筑有长清孝堂山石祠、嘉祥武氏祠、沂南北寨村画像石墓、安丘董家庄画像石墓,皆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山东汉代画像石雕刻技法全面,有线刻、凹面线刻、减地平面线刻、浅浮雕、高浮雕、透雕等,此外,山东汉代画像石的建筑装饰与建筑本体完美结合,画面饱满、线条流畅、布局变幻,其题材内容丰富、艺术水平高超,有极高的史学价值和艺术价值。山东画像石艺术集历史、文学、石刻于一体,是中华传统文化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不可再生的历史文化资源。“山东汉代画像石拓片精品展”期间,山东省石刻艺术博物馆精选拓片,以代表汉代画像石艺术最高水平的长清孝堂山石祠、嘉祥武氏祠和沂南北寨村画像石墓的拓片 “出征”,从衣食住行等不同角度为南通观众展现了中国汉代的生活场景。
南通大学艺术学院教师徐志君现场解读山东汉代画像石

“对古代石刻资源的阐发、弘扬,最大意义在于维护民族文化的基本元素,使之能千百年传承延续。”此次展览精选山东地区汉代画像石精品拓片,期待能够带您跨越时空,回望那个独特的年代。
本次展览开幕前夕,山东省石刻艺术博物馆馆长杨爱国以一场“汉代人的理想生活——汉代画像石欣赏的一个侧面”的学术讲座拉开了序幕,本次展览,也是2017南通市公共文化服务展示月活动的一个重要内容,杨馆长深入浅出,从学术结合生活的角度,阐述了汉画像石各种生活场景和人物出现的原因和表现,从时间、画面特征和内涵等方面阐释了汉人生活的理想和状态,通过学术讲座与画像石拓片实物的交互印证,使现场观众对山东汉代画像石及中国传统文化有了进一步的认识。
展览现场

汉代在政治、经济、思想、文化、艺术等多方面取得空前成就,延续至今的汉族文化、审美特征都在这一时期定型,汉代确立的政治与思想体系成为后世兴邦立国的基石,对其后两千多年中华文明的延续和发展,产生了重要而深远的影响。汉代的画像石是为丧葬礼俗服务,用于建造石椁、石墓、石祠和石阙等死后世界的建筑。从西汉文景时期出现,到东汉末消亡,年代跨度在300年以上。其题材内容广泛,是研究汉代典章制度、社会状况、民间生活等的第一手资料。
现场采访

本次展览,是南通大学艺术学院大力发展跨地域艺术交流和研究的具体实践之一。2017年以来,南通大学艺术学院积极拓展跨地域艺术资源研究,并通过主题研讨、邀请国内知名专家交流,举办展览等活动,提升自身科研水平与研究实力,深入挖掘各种具有地域特色艺术资源,服务地区文化建设。2018已经来临,新的一年意味着成长,也意味着新的开始,让我们一起努力追寻美好,创造新的传奇。




撰稿/摄影:吴玲玲/陆阳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